首页 >> 百科

江苏是个什么样的城市,为什么经济发达?

2022-07-06 百科 245 作者:admin

今天的江苏人口稠密,经济发达。苏南是中国的工商业中心。苏北是粮食产区,发展迅速。这一切都归功于江苏幅员辽阔的土地面积。 10万多平方公里的优质土地为江苏省提供了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保障,沿海、沿江大大小小的港口为江苏提供了对外贸易的机会。然而,这并不自然。如果没有海洋的力量,没有黄河、长江的沉积,江苏的面积将比现在小1/3,江苏的许多现代化城市将不复存在。在今天的文章中,我们来看看江苏的海岸线是如何向海扩张的。为什么海里的人生活在贫困之中?除了地质和古生物学调查外,寻找人类遗址是确定古代海岸线位置的一种更直观的方法。江苏最早出现大规模人类聚居时,新石器时代晚期(约公元前5000年),考古人员发现江苏的海岸线还算稳定。但面对海洋,远古先祖的技术能力太弱了。每当海浪汹涌、淹没海滩或回到河流时,人类就不得不离开家园,另寻出路。江苏的早期人类文明,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早期文明,都是在随海进退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。江苏现代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(图为江苏盐城沿岸,老黄河入海口附近)。海水对人类生活的最大影响发生在公元前 4100 年左右。当时,由于某种原因,海平面突然飙升,对沿海河流和陆地造成严重的海侵。

居住在东海沿岸的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居民,受海水影响,不得不迁移到内陆山区,失去发展机会,逐渐下沉。它的人口也大量从新形成的城墙外散开,直接导致了南方文明进步的倒退,被北方抛在了后面。即使在海水退去之后,由于海洋对陆地的破坏作用,人们仍然很难回到原来的居住地。直到春秋时期,海岸线一直很不稳定。得益于海平面的长期稳定,江苏沿海重获人文繁荣。盐度逐渐下降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,其中淡水资源和鱼类逐渐增加,给江苏带来了巨大的粮食和经济增量,支撑了春秋时期中吴国的霸权。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,海平面再次上升,使吴国人民苦不堪言。但当海平面再次下降时,无棣的生产力迅速上升。西汉早中期,在武王、楚王的领导下,发生了七国之乱,这不是没有道理的。突然多产的沿海土地为吴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供应,加上私人铸币的收益,足以抵御激烈的叛乱。吴楚分江南南北,相当于昔日的西楚霸主。从此,江苏的海岸线又发生了变化。一场始于西汉中叶的海平面上升再次淹没了大片土地,直到东汉中后期才开始退潮。此后,孙武政权一分为三,占领吴楚之地,待海平面稳定后,在北方与曹魏对峙。

事实是,吴国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达到了最后的消亡,这对吴国的国力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。每当海平面下降,大地暴露,无棣就会涌现出一股称霸霸权的力量。每当海平面上升迫使无棣人迁徙时,无棣就死一般的寂静。地理在民族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但是,从古到今,海平面的波动只有一米左右,对江苏整个海岸线的影响也只是微乎其微。真正塑造现代江苏海岸线的是黄河和长江。九曲黄河的沙浪一扫风,一扫风。战国末期以来,黄土高原开始出现水土流失,增加了黄河输沙量。黄河常年受泥沙淤积困扰,水位越来越高,洪水泛滥,改道屡禁不止。自汉文帝十二年“江破酸枣,东破金堤”以来,黄河就一直改道南下。北宋时期,黄河改道越来越频繁,南移趋势越来越明显。就连东京开封周边的汴水河也受到了黄河泛滥的影响。当然,也消耗了北宋的国力,难以集中物力保卫北方,最终被赶往南方。然而,与南宋对抗的徐晋,却在北方,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控制黄河的南移。终于,在与人类多次交锋后,黄河彻底攻陷怀斯,经鲁西南入海。黄河改道前,曾在华北平原肆虐,黄河改道对当时吴国人民的生活影响很大。南宋政府在赈灾方面无能为力,但晋政府却乐见南宋发生地灾。

不过,淮河改道入海也有一些长远的好处:黄河携带的泥沙重新定义了江苏的海岸线。根据任正非的文章《黄河输沙及其对渤海和黄沙的影响》,黄河年输沙量达到11.6亿吨,占世界21条大河的17%。这个数字非常令人印象深刻。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的淮海人,都曾受过黄河洪水之害。河流分别从营、飞、沃、卫、泗支流入淮海,沿途泥沙淤积,河口延伸不快。弘治七年(1494年),黄河从淮河入海,输沙量大增。此外,明代河道管理专家潘继勋采取“上下千里,抽水攻沙”的河道管理策略,在河道两岸修筑堤坝,黄河水沿统一航道入海,加快河口延伸。从宋建炎二年(1128年)至清咸丰五年(1855年),黄河在江苏入海700多年。最终的结果是,一个巨大的三角洲被冲了出来,淮河口到达了90多公里的汹涌大海。苏北的陆地面积也大大扩大到了海洋。黄淮河口从苏北一个巨大的隆起处奔涌而出。以盐城为例。今城市区距海岸线50公里,但南宋时盐城县城东门距黄海仅两里。盐城之名,也源于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晒盐煮盐业。但黄河改道后,明代中叶的盐城已见不到海,县城距海岸20公里。

清朝乾隆年间,盐城与海岸线的距离与今天差不多,市中心已不再是沿海城市。这里也生产盐,但离市区很远。 《水经注》说:“海州县东北海有一个大州,名叫禹州。大海甚至挡住了大诗人苏轼登陆岛上的道路,让他写下了名句。 :“欲知东海县,恨无石桥。但经过黄河700年的淤积,该岛已并入大陆。这里是连云港东北部的云台山风景区。当连云港还在海里的时候,这块大石头就是海上的一座孤岛。现已成为苏北地区不可多得的良港。它从黄河的铜瓦隔间里迸发出来。江北回归后,苏北海岸线不再扩张,而是在海水的侵蚀下逐渐塌陷,高速达到每年600米。然而,那是清朝的末期。起初,人类抵抗自然条件变化的技术手段逐渐成熟。新中国成立后,经过苏北人民的艰苦建设,海堤设施终于完成了抵御海水侵蚀、稳定苏北海岸线的任务。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。项目(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沿海)。苏北的海岸线在海水的侵蚀下越来越平坦。这就是黄河改道的现实。我想做两行眼泪。长江不肯西进。苏南海岸线的主要变化是受长江影响。长江先秦时期,古河口位于广陵(扬州)与镇江之间,呈大喇叭状。当时苏南海岸线也沿扬台海线向东,在海安转北。远古时代,如皋、泰兴都没有,更别说启东、崇明、上海了。

当时上海是扬州,但没有远洋贸易。长江虽然载沙量比黄河少,但其河道相对稳定,参与局部地形形成的时间较长,逐渐淤积了大片土地。在江南,长江淤积在苏锡昌平原的滩涂上,最终形成了中国最富饶的城市群;江北、南通都淤塞在崇明。但受地转偏转影响,北岸淤积程度高于南岸。这是因为沉积物比水重,受偏压力的影响较小,所以它往往会留在原地。北半球的地转偏转力指向赤道以南,因此更多的沉积物留在北岸。回想一下,地转偏转力在北半球向前移动并向右偏转。古长江口沙洲靠近北岸,既是这种物理作用的结果,也是该过程加速的结果。沉积物附着在沙洲上,逐渐扩大沙洲的面积,最后汇入大陆。如今,可以称得上长江中心岛屿的崇明,在唐代只是两座小沙洲,如今却是一座1400平方公里的大岛,长江支流在其上北侧仍在向它输送泥沙。在不久的将来,崇明将与江苏合并。但长兴岛和横沙岛将成为新的崇明岛。崇明要并入苏北吗?稍加计算,长江的泥沙用了2000年才向东创造了100多公里的陆地,使苏南和苏中地区足够大。而且很明显,相比黄河创造的苏北广袤土地,长江将不断创造新的积聚海岸,让长三角越来越大。

苏南的经济重心将受到这一地理变化的影响,越来越向东移动。一千年后,或许一个新的上海会在上海的东南方崛起,今天的上海将继承今天苏州的地位。如果考虑长江口南下的地质变化,长江北岸将逐渐覆盖南岸,成为华东临海前沿。从足够长的历史尺度来看,江北在控制海洋方面压制江南也是可以预见的。海、海、陆的变化,受诸多因素的影响,也正是通过各种巧合,才形成了今天人们所习惯的生存环境。一千年后,这些熟悉的生活环境将被这些决定性因素进一步改变,成为今天人们所不知道的新事物。知道了这一点,或许我们的愿景就可以不那么自满了,我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思考。参考文献: 1.杨大元,张建军。苏中黄河洄游、海平面变化与海岸线变化[J].国土资源遥感, 2002, 3: 19-23.3.张剑锋。江苏沿海自然条件概况[J].第十五届中国大洋(沿岸)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(中),2011.4.孟二君。历史时期黄河泛滥对江苏海岸线变化的影响[J].中国历史地理理论丛书, 2000 (4): 147-150.等) 南宋以来江苏沿海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[J]. 地理科学, 2014, 34(3): 344-351.6. 他是傲云。夏商至唐江苏海岸线变迁[J]. 东南文化,1990(5): 264-267.

关于我们

最火推荐

小编推荐

联系我们


Copyright 8S新商盟 Rights Reserved.
联系YY号:2949821684
邮箱:chenjing919994@sohu.com
备案号:浙ICP备202301651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