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未命名

什么可以去除口腔异味

2023-01-08 未命名 110 作者:admin

中医如何治疗口腔异味? 很多人都觉得嘴里有异味。 除了口臭,口中还有甜、酸、苦、咸、粘口、口淡等各种味道。 中医认为,味觉与心、脾、肾密切相关。 心气行于舌,心和则舌能知五味; 脾气从口而行,则脾和,口能知五谷,而“脾为唾液”,“肾为唾液”。 中医科通过辨别脏腑、气血、阴阳失调的不同病理变化,从整体的角度来治疗疾病。 在口腔疾病的治疗中常收到良好的疗效。

是什么导致口腔中出现异常气味? 味觉异常一般是由于口腔内各种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质和量发生变化、味觉异常、消化不良、幽门螺杆菌感染、食物残渣、细菌分泌物、口腔和鼻咽部炎症等引起的。也可因频繁使用抗生素、微量元素缺乏及消化道、神经内分泌、泌尿系统、呼吸系统等疾病引起。

口苦:多为肝胆疾病所致。

1、肝胆热郁​​证:主要症状:口苦、舌质酸痛、口干舌燥、胁胀、烦躁、头顶痛、小便黄、大便干结、舌尖红、消瘦苔黄燥或腻,脉弦数。

治法:疏肝散热,加减大柴胡汤加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。 本证主要由肝经火旺、湿热所致。 治疗本证常用大柴胡汤、茵陈蒿汤加减。 方中柴胡疏肝散结,加毛细血管、大黄、栀子、黄芩利胆、清热利湿。 加减:肝胆经火盛,头痛口苦,目赤舌红,舌痛苔黄或腻,脉弦数,加龙胆草、丹皮。 便秘口干加当归、白芍、熟地。 头痛目赤,加决明子、天麻。 胃热口臭,牙龈肿痛加黄连、地黄、甘草。

2、阴虚火旺证多见:主要症状:口苦口干,头晕心烦,失眠多梦,腰膝酸软,舌根疼痛,大便干结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治法:滋阴降火,知白地黄汤加减。 方中知母滋阴清热,生津止渴; 黄柏、丹皮清肝火、清相火; 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云苓补肾降火,滋补肝脾。 加减法:胁痛、恶心、发热、胆结石加柴胡、莪术、金钱草。 纳差,便溏,加白术、运苓。

3.胆热痰阻证:主证:口苦腹胀,心烦,舌质淡红或暗红,苔薄黄腻,脉滑数。

治法:清胆化痰,温胆通肠加减。 方中半夏、陈皮行气化痰; 枳实、竹荪行气解郁、清热除烦; 加减:舌苔黄腻,加毛细艾草。 热病口苦,脉滑数,加金钱草或黄连。

体会:口苦多见于肝胆郁热或阴虚火旺证。 柴芍汤(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白芍、生地、白术、云苓、甘草)常用于辨证论治,具有多种功效。 如舌尖痛,表示心火上炎,加黄连、黄芩、竹叶; 舌侧痛者肝胆火旺,加龙胆草、栀子、黄芩。 若口苦臭,加黄连胃火

治疗口苦的中成药:知白地黄丸,适用于阴虚火盛、胆结石证。 每次10g,一日2次。

口甜:多为湿(热)在脾经所致。

1.脾胃湿热证: 主证:口甘,脘腹胀满,恶心反胃,小便黄,便溏,舌质红苔黄腻,脉沉细缓。

治法:清热利湿,甘露消毒丹(茵陈、黄芩、连翘、藿香、石菖蒲、滑石、木通、白口仁、射干、薄荷、川贝)加减。 方中茵陈、黄芩、连翘、藿香、滑石等可清热利湿,白口仁、木通、藿香可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。 加减:热病呕吐,加黄芩、半夏、竹茹。 腹满便秘者,加黄黄、枳实。 舌红或绯红,加熟地、丹皮。

2.脾胃实热证:主证:口甜口渴,喜食饥渴,脘腹胀满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,舌质红,苔黄燥或腻,脉滑数。

治法:清胃健脾,加减清胃散(黄连、当归、熟地、丹皮、升麻)、泻黄散(藿香叶、栀子、生石膏、甘草、防风)。 本方主治胃热积滞,有清胃凉血之功效。 方中黄连清胃热,与升麻合用散火解毒。 黄连的升麻能清火而无降温之弊,黄连的黄连能散火而不用担心上火,入药导经。 用地黄、丹皮凉血止血、清热滋阴; 当归调和血,养血。 西黄散可以降脾胃火。 方中生石膏为主药清胃火,栀子清热去烦,合防风散脾经; 藿香用于理气和中,也可助防风散脾火; 加减:胃火上炎,牙龈红肿,大便秘结,脉大苔黄者,可加玄参,大黄解热。 口干舌红少苔,腹满者加枳实、石斛。

甘味中成药:牛黄解毒片,适用于脾胃实热证,每次3片,每日2-3次。

口酸:多为肝(郁)热所致。

1.肝经郁热证:主证:口酸,胸胁胀满,烦躁不安,头晕失眠,小便黄,舌质淡红,苔薄黄,脉弦数。

治法:疏肝散结,清热理气和血,加减柴胡疏肝散、左金丸(黄连、吴茱萸)。 柴胡疏肝散来源于四逆散(柴胡、陈皮、白芍、甘草)。 方中柴胡疏肝散结,行气,散结热。 柴胡与枳壳和木香相结合,加强疏肝理气的作用。 莪术、川楝子、黑药用于治疗胸胁痛。 左金丸组方中的黄连清肝胃热。 与吴茱萸6比1的比例,不但无助清热,反而能理肝理气,化滞化滞。 加减:胁痛,加延胡索、佛手。 口干便秘者加当归、白芍、石斛。

2.脾虚肝热证:主证:口酸,脘腹隐痛胁痛,乏力,小便淡黄,便溏,舌质红,苔薄白或淡黄,脉弦细。

治法:健脾清肝,柴芍六君子汤加减。 方中柴胡疏肝散结,白芍滋阴清肝。 六君子汤中,人参益气固中,白术、半夏、陈皮健脾燥湿,茯苓健脾化湿,甘草调和中药。 加减:肝热重者加左津丸。 对于腹部丰满,添加厚朴。 胁痛加延胡索、佛手。

治口疮的中成药:左金丸,适用于肝经郁热证,每次3~6g,每日2次。

口咸:多为肾虚所致。

1.胃肾阴虚证:主要症状:口咸,或吐少量咸唾液,口干咽干,或潮热,腰膝酸软,小便淡黄,大便干结,舌红带苔黄,脉细数。

治法:补肾清胃,知白地黄丸加减益胃汤(沙参、麦冬、熟地、玉竹)。 方中知母、黄柏滋阴清热、清火,用地黄、山茱萸、山药、云苓加强补肾降火、养肝健脾之功效。 合一胃汤加强滋阴清热的作用。 加减:口干,加石斛。 大便干结,小便黄,加当归、白芍、云苓。

2.脾肾阳虚证: 主证:口咸,或痰咸,纳差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畏寒肢冷,小便溏,舌质淡,白瘦。皮毛脉细弱。

治法:温补脾肾,归附地黄汤加减。 归附地黄汤,即金匮肾气丸,为补肾阴阳之药。 地黄滋阴补肾,山茱萸、山药补肝肾,附子、桂皮是温阳温肾的要药。 茯苓、泽泻、桂枝化气利水,有利于通阳补肾。 丹皮加肉桂条可活血化瘀,增强肾气运行,促进肾功能恢复,益肾气化。 诸药合用,可起到健脾益肾(阳)的双重功效。 加减:食欲不振,恶心,加鸡翅目、焦山楂。 腹部丰满,加木香、枳壳。 对于稀便,添加党参、白术和诃子肉。

治口咸中成药:麦味地黄丸,适用于胃肾阴虚者,每次10克,每日2-3次。

口臭:多为胃火所致。

1、胃火炎证:胃火口舌痛多为胃火,此证多见。 主症:口臭,喜冷饮,或牙龈肿痛,常伴舌痛,口干咽燥,小便短,大便干结,舌红苔黄,脉数。

治法:清胃泻热,清胃散加减。 方中以黄连清热胃下脏腑,与升麻合用散火解毒。 用生地黄、丹皮清血,用当归活血消肿。 加减:胃火上火,牙龈肿痛,口臭便秘,苔黄,脉弦数者,加玄参、大黄解热,或用生石膏。 心火灼热,舌尖红,舌痛,苔黄,脉数,加黄芩、栀子。 肝火,头晕头痛,目赤烦躁,舌痛者加天麻、决明子。 若痰火阻络,或舌质麻木,伴有味觉减退,为痰湿郁火,加半夏、白术、竹茹、天麻。 肾虚舌痛(舌根痛),舌质红,裂舌少津,苔花剥落,加熟地、麦冬、葛根。

2.胃阴虚热证较为少见。 主证:口臭,口干,小便淡黄,大便干结,舌质红少苔,脉细。

治疗:益胃清热、甘露饮合益胃汤(石斛、天门冬、黄芩、荷叶、甘草、人参、麦冬、熟地、玉竹)治疗。

口臭中成药:牛黄解毒片,适用于胃火有炎的人,每次3片,每日2~3次

口淡:多为脾胃虚弱(寒)所致。

1.脾胃虚弱:主症:口淡,食后无味,脘腹胀满,头晕乏力,小便溏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无力。

治法:健脾和胃,香砂六君子汤加减。 六君子汤木香砂仁,名香砂六君子汤,用于脾虚痰多,恶心呕吐,食欲不振。 加减:无味,无味,加焦山楂。 腹痞闷,加厚朴。

2.脾胃虚寒证: 主证:口淡涎多,温热压下,纳差,小便溏,舌质淡苔白,脉细弱。

治法:健脾暖胃,理中汤加减(党参、黄芪、炒白术、干姜、炙甘草),方中干姜温中散寒; 炙甘草健脾燥湿和中。 加减:呕吐,去白术,加生姜。 大寒者加龙目。

治疗口臭的中成药:香砂六君子丸,适用于脾胃虚弱者,每次10克,每日2-3次。

口粘:多为脾虚湿热所致。 常见的证型是脾胃(阳)湿。

主症:口干舌燥,食欲不振,腹胀,身重体倦,小便溏,舌质淡,体胖,苔白腻,脉缓。

治法:健脾化湿,加减藿香正气散。 方中藿香祛湿,辅以厚朴、陈皮、云苓调理气,宽中燥湿,紫苏叶、当归解表,除湿上邪而止头痛,加生姜和甘草散风散寒,帮助化湿。 加减:湿重者,去炙甘草、大枣,以白术代替白术,红枣代替茯苓。 腹胀、便溏、木香。 恶心呕吐加寇仁。

口粘中成药:香砂六君子丸,适用于脾虚湿阻者,每次10g,一日2次。

以上就是关于中医治疗口臭以及口臭吃什么药的解答。 如果发现口腔异常持续时间长,想依靠中医治疗,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治疗。

最后友情提示:每个人口臭的情况不同,治疗方法也不同。 如有需要,可微信联系口臭治疗师免费咨询、诊治。

关于我们

最火推荐

小编推荐

联系我们


Copyright 8S新商盟 Rights Reserved.
联系YY号:2949821684
邮箱:chenjing919994@sohu.com
备案号:浙ICP备202301651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