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百科

儿童教育心理学书籍有哪些(10条儿童教育原则

2023-03-30 百科 96 作者:admin

01 罗森塔尔效应
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:他把一群老鼠随机分成两组:A组和B组,并告诉A组的饲养员,这组老鼠很聪明。 ; 同时,他告诉B组的饲养员,他组的老鼠智力一般。 几个月后,教授测试了两组老鼠穿过迷宫的情况,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比B组的老鼠更聪明,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.

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受到启发。 他想知道这种影响是否也会发生在人身上? 他来到一所普通的中学,随便走在一个班里,就在学生名单上。 圈出几个名字,告诉他们的老师,这些学生智商很高,很聪明。 过了一段时间,教授再次来到这所中学,奇迹又发生了。 被他选中的那几个学生,现在真的成了班里的佼佼者。

这种因父母的期待和爱而产生的积极效应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,最容易发生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身上。 因此,聪明的父母应该将这种影响传递给孩子,这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。

02

超限效应

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在教堂聆听过牧师的演讲。 起初,他觉得牧师的讲话很感人,打算捐钱。 10分钟后,牧师的话还没说完。 他有点不耐烦了,决定只捐一些零钱。 又过了10分钟,牧师话还没说完,决定一分钱都不捐。 当牧师终于讲完开始募捐时,马克吐温气得不肯捐钱,还从盘子里偷了2块钱。

这种因过度刺激、过度刺激、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极度不耐烦或抗拒的心理现象,称为“超限效应”。 超限效应经常发生在家庭教育中。 例如,当孩子犯错时,父母会对一件事情重复批评一次、两遍、三遍,甚至四五遍,让孩子感到内疚、焦躁、不耐烦甚至怨恨。 当你被“逼得急”的时候,就会产生“我要这样”的逆反心理和行为。 可见,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过分,孩子要“错一次,只批评一次”。 如果一定要再批评,不要简单重复,要换个角度,换个方式说。 这样,孩子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“抓住了”,厌烦和逆反心理也会相应减少。

03

设计效果

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:有一群孩子在一个老人家门前嬉戏,大声尖叫。 几天过去了,老爷子实在受不了了。 于是,他出来给每个孩子10分钱,对他们说:“你们把这个地方弄得热闹了,我觉得我年轻了很多,感谢这笔钱。” 一如既往的嬉戏来了。 老人又出来了,给每个孩子5毛钱。 5毛钱还好,孩子还是高高兴兴的走了。 第三天,老人只给每个孩子2毛钱,孩子们大发雷霆,“一天才2毛钱,你知道我们多辛苦吗!” 他们向老爷子发誓,再也不为他打球了!

在这个寓言中,老人的方法很简单。 他把孩子们“为了自己的快乐而玩”的内在动机变成了“为了分而玩”的外在动机,他操纵了分的外在因素,所以也就操纵了孩子的行为。

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出现。 例如,家长经常对孩子说:“如果你考了100分,我就奖励你100元”,“如果你能考进前5,我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”等等。 家长们可能没有想到,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,一点点降低了孩子的学习兴趣。 在学习方面,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,增强孩子的学习情感和兴趣,增强学习本身的动力,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快乐。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东西,比如书本、学习用具等,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最好不要用。

04

南风效应

“南风”效应,又称“暖风”效应,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:北风与南风争权夺利,看谁能脱掉行人身上的外衣。 北风先来,带着刺骨的寒风,行人将大衣裹得严严实实,以抵御北风的侵袭。 南风缓缓吹来,忽然风和日丽,行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,便先解扣子,再脱外衣。 南风赢了。

故事中的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,是因为它符合人内心的需要。 这种通过激发自我反省和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“南风效应”。 由此可知,在家庭教育中不宜使用“棍棒”、“威胁”等“北风”教育手段。 进行有温度的教育,多给予“人情味”的表扬,培养孩子的自觉性,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05

桶效应

“木桶”效应是指:一个口不平整的木桶,它装多少水,不在于桶上最长的木板,而在于桶上最短的木板。

孩子的各科综合成绩就像一个大木桶,每门学科的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不可或缺的一块木头。 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,不能靠某一科的突出成绩,而要看它的整体情况,尤其是它的一些薄弱环节。 因此,当发现孩子在某些科目上有不足时,要及时提醒孩子多花时间在这门科目上,做到“取长补短”。

06

霍桑效应

位于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家制造电话开关的工厂。 拥有比较完善的娱乐设施、医疗体系、养老体系。 但是,工人们心里还是很憋屈,生产情况也不理想。 后来,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专门的实验。 两年时间里,专家们与工人进行了2万多次单独谈话,并规定在谈话中要耐心听取工人的各种意见和对工厂的不满。 这次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: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增加。

孩子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,难免会产生困惑或不满,但又无法充分表达出来。 作为家长,尽量挤出时间和孩子交谈,在交谈的过程中,要耐心引导孩子畅所欲言,诉说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,并告诉他们的父母、学校、老师、同学等不满。 孩子“说话”之后,会有一种发泄的满足感,会感到轻松、舒畅。 这样,他们在学习上会更加努力,在生活中也会更加自信!

07

增加或减少效果

人际交往中的“增减效应”,就是每个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好感“不断增加”,而不是“不断减少”。 比如,很多业务员都掌握了人的心态。 给顾客称货时,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秤盘上,然后一点一点地加,而不是抓一大堆放在秤盘上。 一点一点拿出来。 我们在评价一个孩子的时候,免不了说出他的缺点和优点,往往采用“先表扬后贬低”的方法。 其实,这是一种很不尽如人意的评价方式。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,不妨利用“增减作用”,比如先说一些不伤及孩子尊严的小问题,再给予适当的表扬。

08

蝴蝶效应

据研究,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的微弱气流,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将在数周后演变成席卷德州的龙卷风! 扰动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“蝴蝶效应”,并作出理论表述:一个非常小的原因,经过一定时间和其他因素的参与,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极其庞大和复杂的影响。

“蝴蝶效应”告诉我们,教育孩子非同小可。 一句话的表达,一件事情的处理,正确得体,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; 错误和武断,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一生。

09

标签效应

二战期间,美国缺兵,打仗确实需要一批军人。 因此,美国决定组织监狱中的囚犯上前线作战。 为此,美国派遣数名心理学家在战前对战俘进行训练和动员,与战俘一起上前线作战。 培训期间,心理学家并没有过多地向他们说教,而是强调犯人每周都会给最亲近的亲人写一封信。 信的内容是心理学家统一起草的,描述了犯人在狱中表现如何,如何改造自己等等。 专家们让犯人认真抄写,寄给最亲的人。 三个月后,战俘们奔赴前线,专家们让战俘们在给亲人的信中写下自己是如何服从命令、是如何勇敢的。 如此一来,这群俘虏在战场上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正规军。 在战斗中,他们正如信中所说,听从指挥,英勇作战。 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“标签效应”,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。

这种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 比如,如果我们总是对着孩子吼“笨蛋”、“猪头”、“你怎么这么笨”、“这么简单的题我都不会”等等,时间久了,孩子们可能真的会成为我们所谓的“哑巴”。 因此,家长一定要戒掉嘲讽、羞辱、责备和抱怨、威胁和恐吓的语言,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,多给孩子贴上积极的标签。

10

阈值效应

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:向别人求助时,如果一开始就提出更高的要求,很容易被拒绝; 而如果先提出较小的要求,等别人同意后,再增加要求的权重,则更容易达到目标,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“阈值效应”。 在家庭教育中,我们还可以利用“门槛效应”。 比如,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,当孩子按照要求去做时,给予肯定、表扬甚至奖励,然后逐渐提高要求,让孩子愿意不懈努力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。 如作者信息标注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谢谢。

关于我们

最火推荐

小编推荐

联系我们


Copyright 8S新商盟 Rights Reserved.
联系YY号:2949821684
邮箱:chenjing919994@sohu.com
备案号:浙ICP备202301651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