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百科

ibm公司怎么样,揭秘ibm公司长久不衰的秘诀

2022-08-12 百科 200 作者:admin

专访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,讲述“过去三年我们经历了什么?”

IT时报记者王欣

IBM 声称完成了公司 100 年历史上的第四次转型,并开始加速运行;下一步,IBM将引领各行各业共同转型。

当汹涌的互联网浪潮止步,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爆发,IBM正携手传统行业抓住这个窗口,完成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重塑。

9月12日,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接受《IT时报》专访,发布IBM中国“3+3”转型战略升级2.0版,这意味着IBM正在在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业务领域已进入“成熟期”。相应地,IBM庞大的客户群也“蓄势待发”,期待已久的数字化转型“药丸”终于送到了他们的手中。

第四次改造完成

“IBM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型,比历史上任何一次转型都困难,非常困难,非常困难。今年年初,我们向全世界宣布转型完成,并从那么IBM就进入了全面加速的A阶段。”

“IBM在我正值壮年的时候告诉自己,我要自杀,转型,这比形势逼迫的背靠背的战斗要困难得多。”陈黎明相信,在顺风顺水的时候,没有人会挑剔自己。 IBM 就像一艘巨轮,在平稳航行时重新定义航向。

IBM告诉业界,未来的企业是要发展成为一个基于平台的、高度自动化的机器学习、敏捷与灵活结合的企业,即所谓的“认知型企业”。 “IBM 已率先转型为全球领先的认知解决方案和云平台公司。”陈黎明肯定IBM历史上的第四次重大变革已经完成。

截至 2018 年 6 月,IBM 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长。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,云计算、数据分析、安全、人工智能等战略业务收入合计390亿美元,同比增长15%,占公司收入的48%,这意味着 IBM 的总收入近一半来自新兴业务。

据陈立明介绍,IBM中国战略转型业务的占比非常接近全球水平。 “这些转型业务已经占到我们业务相当大的比重,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发展方向。”

p>

三年改变

“毕竟中美相隔一万多公里,中国本土的市场、客户、政策环境、经营状况都与美国和世界不同。这个时候,我们需要大胆探索。”

2016年3月,陈黎明宣布“认知商业”战略在中国正式启动,这是他与转型的“三年合约”。三年前,陈黎明在大中华区启动了IBM的“3+3”转型战略,即三大战略支柱(重构核心业务、推动新的增长计划、大胆探索和尝试将前沿技术推广到中国)和三个战略支点。 (信任、人才、简化流程),并开始对IBM大中华区的业务和管理进行再造和升级。

“3+3战略是针对当时整体业务和政策环境提出的,针对IBM内部管理体系和自身转型方向。”陈黎明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三年后,3+3战略发挥了作用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6个象限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
IBM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。在过去的三年里,IBM 对内和对外进行了一系列剧烈的变革,增强了与政府的关系。 IBM与浪潮成立合资公司,研发和推广Power服务器,并与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,将落地中国。 IBM 还与沃尔玛合作。 ,京东,清华大学,成立国内首个食品安全区块链溯源联盟。

这三年来,陈黎明已经从空降高管变成了真正的“IBM人”。这三年的经历,只有他自己知道。 “当事情很困难的时候,你必须坚持,咬紧牙关,克服困难。最艰难的时候可能会有彩虹。现在回头看,当你发现你真的给企业带来了改变和影响,并做出了贡献,这是最大的满足。”

如今,外部环境再次发生变化,业务、技术、前沿技术的成熟度以及IBM的内部认知都在实时刷新。 9月12日,陈黎明首次向国内媒体披露IBM中国“3+3”战略2.0版最新战略蓝图——持续巩固系统硬件、认知解决方案、云等核心业务计算、企业咨询服务、信息技术服务等核心业务;加速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健康、物联网、区块链业务的进程;将智能供应链、车联网、量子体验、最小计算机等最新技术引入中国,成为新的战略支柱。

针对3+3战略2.0版本的升级变化,陈黎明解释说,从某种意义上说,今天的三大业务支柱更加“坚固”,人工智能、区块链和其他业务 IBM的成熟度迅速上升,从最初的“探索性业务”升级为现在的“成长性业务”。日益丰富和壮实的业务分支,成为了IBM茂盛之树的关键。

与之相辅相成,新的战略支点被定义为持续推进IBM整合、人才培养、流程简化,其中“IBM整合”是2.0版本提出的新概念,陈立明表示,“该计划旨在整合内部资源,建立共同目标。IBM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优势。有了共同目标,IBM几乎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所有的一站式服务。”

源源不断的业务

“我经常对人们说,我们必须'吃碗里的东西,看看锅里的东西'。我们在品尝今天的面包和黄油的同时,也密切关注正在出现的新机遇地平线。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面包和黄油,你就不会成为今天;如果你没有看到那个“地平线”上的机会,你就会错过或落后。”

IBM 本身就像是未来前沿技术的开发者和孵化器,拥有广阔的先进技术和应用蓝海空间。几乎每一项企业级新兴技术都可以在 IBM 完成。从诞生到成长、扩张和流行的整个业务生命周期。

作为百年企业,IBM 新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周期可以持续数十年。人们今天看到的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,早已在IBM的实验室里沉淀了很久。数据显示,2017年,IBM在美国获得创纪录的9043项专利,连续25年称霸全球。这些专利中有近一半来自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量子计算等重点领域。 “IBM是一家科技公司,这是我们的品质。”陈黎明说。

3+3战略中的“核心业务、增长计划、前沿技术落地”三个产品梯度在陈黎明看来是“流动的”。融入核心业务,前沿技术也将走出探索期,进入成长计划。”

例如,云计算业务在IBM的业务版图中取得了快速发展。最新财报数据显示,IBM云业务收入为185亿美元,同比增长23%,其中49%的新兴战略业务由云计算贡献。 IBM 正在成为混合云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云计算运营商。面对全球 80% 的数据量仍隐藏在企业内部,IBM 主动“预订”了更广阔的企业级云计算蓝海。

IBM中国3+3战略是对IBM商业逻辑的完美诠释。随着新技术、新业务的不断成熟,它会逐渐从新兴业务向成长业务转变,最终沉淀为核心业务。随着技术创新,一些业务会逐渐“商品化”,比如当年的PC业务,IBM会大胆放弃这些低附加值的业务形态。这个时候,更多的成长型业务将成为核心业务来填补。这个循环让IBM牢牢占据了企业级服务的桥头堡。

或许目前很多探索性业务和技术看起来都不是支柱业务,一时半会带来巨大的现金流。但这是IBM最重要的支柱,是未来业务发展的源泉。 "陈黎明坚信。

这样的“三步走”业务逻辑,可以实现IBM业务的可持续发展。新技术不断为IBM的业务生态系统注入创新动力,实现业务流的自造血能力。这样一来,IBM的业务流程,也就是可以循环往复,无限循环发展。

不要把衬衫当作棉袄穿

“让员工感受到的痛点越来越少。我经常对员工说,要么忍受你的痛点,要么我们撕毁它。”

如果三大战略支柱围绕业务展开,那么三大业务支点围绕人和业务展开。

“从 IBM 的角度来看,今天我们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 IBM 作为一个整体,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。”陈立明表示,IBM可以做到从硬件、软件到传统咨询、新兴业务拓展等一站式服务。 “整合内部资源的目的是打造一个目标一致的团队,共同参与市场竞争,服务客户。”

为了实现上述目标,流程简化和人才培养变得非常务实和脚踏实地。 “就像我们夏天穿衬衫一样,不要因为衬衫上有洞就做补丁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补丁会被修补,把衬衫变成一件棉袄。”陈黎明提醒,长期的工作流程是一个潜在的威胁。

“流程简化一直是最让我兴奋的话题。”陈黎明说,过去3年,IBM中国简化了大约197个流程,而且这个数字每周都在增加。例如,IBM 内部的出租车报销系统称为“里程计划”。经过不断优化,这个小系统已经升级到4.0版本,代表了IBM内部管理对公平合理的极致追求。

作为流程精简的补充,企业文化的悄然变化正在 IBM 员工身上留下印记。如今,身穿深蓝色西装和衬衫的“制服队”早已成为过去式。许多员工穿着T恤上班。在整个大中华地区,除了大型活动,很少有人打领带。 “当然,我们不认为穿西装就不能创新,穿T恤就更创新。我们想传达的信息是改变已经到来,我们的文化需要变得更加放松、自由,员工能够畅所欲言。”

“IBM的品牌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磁场,包括我们的价值观、企业文化、内部发展机会、人才路径等,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大家。目前,我们的人才流通率保持在很健康的水平。就算其他公司来挖人,就算加薪50%,我们的员工也不眨眼,那说明我们做到了。”

更有趣的是,陈黎明希望每个普通人也能从内到外看到IBM企业文化的变化。从 2017 年开始,IBM 的广告风格变得更加亲民。 “开个玩笑,过去3次的广告我们都看不懂,太深刻了,太有内涵了。这一年,IBM的广告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让大家看得一清二楚。”

我从未见过像 IBM 这样的公司

“IBM 是一家全产业链的公司。尽管 IBM 在每个细分市场都面临着众多竞争对手,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像 IBM 那样覆盖整个行业,这是独一无二的。”

p>

就 IBM 的企业级能力而言,全球前 10 名汽车制造商、前 10 名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中的 8 家、前 20 名多元化公用事业公司中的 11 家、前 10 名能源公司中的 6 家 5 个最繁忙的机场中有 9 个拥有深度与 IBM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,包括物联网。 IBM 的云平台即服务被全球 10 大银行中的 9 家和全球 10 大零售商中的 9 家使用。

IBM扎根中国近40年,与改革开放几乎同龄。一路走来,IBM 陪伴中国企业走过了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全过程。

比如,除了众所周知的华为转型,IBM也是众多中国传统巨头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。 IBM与五粮液建立战略合作伙伴,共同打造五粮液从信息化向数字化、智能化的转型;在金融领域,IBM 帮助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在 5 年内完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平台化敏捷银行转型。 IBM 还与蒙牛乳业、中国东方航空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、兖州煤矿、虹桥集团等众多行业领导者建立了转型合作伙伴关系。

IBM 就像一个界面。是传统企业对接数字化转型的接口,也是360线对接实体经济数字化改造的接口。从这家企业的战略定位来看,IBM 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。

“我还没有见过像IBM这样的公司,可以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企业级IT服务的公司。”陈黎明说。

关于我们

最火推荐

小编推荐

联系我们


Copyright 8S新商盟 Rights Reserved.
联系YY号:2949821684
邮箱:chenjing919994@sohu.com
备案号:浙ICP备2023016511号-1